5月9日,初三进行了郑州市2023年中招第二次适应性考试。针对此次模拟考试的相关情况,省实验初中历史教研组于5月15日组织了教研活动,对本次模拟考试的试卷进行评析和讨论。教研活动由初中历史教研组长朱会丽老师主持。
试卷评析从非选择题开始,由各题的题长做试题分析和学生答题情况介绍。题长如下:21题贾仙茹老师、22题何亚丽老师、23题杜鲲鹏老师、24题李光伟老师、25题张炜老师。选择题由李雯老师进行评析。
在这次试卷围读评析过程中,各位老师各抒己见,积极讨论,不仅对试卷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,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学生的不足,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引。
(一)试卷总体评价
1、从试卷结构上来看,采用“选择题+非选择题”的形式。选择题20道,非选择题5道。试卷结构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,有利于考生合理分配考试时间。
2、从具体内容来看,呈现出稳中求变的特点。
(1)试题设置呈现“去套路化”“去碎片化”的特点。试卷依托于新情境、新材料对历史知识和学生能力进行考查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、覆盖范围和历史思维的活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比如21题“为即将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设计一枚纪念邮票”,要求体现河南传统文化元素,这就要求学生对河南乡土史比较了解。设计邮票这种情境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文字将设计理念表述清晰。
试题的设问分值增大,并且在同一题的不同小问设置上具有一定的联系性。选择题主要还有说明、反映类。非选择题主要是概括、简析,开放性大题必不可少。史论结合,以史论证题目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。
(2)试题凝练核心素养。比如第22题,依托与历史阅读活动这个情境,将蒋廷黻《中国近代史》作为材料背景,具有迷惑性。试题设计的立意侧重于对学生时空观念的考查。既注重基本史实,又注重在特定的时空下学生对于基本史实的认识和解释。
(二)学生存在的问题
1、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,出现史实识记不清、历史概念混淆等问题。
2、语言文字表达不清晰,缺乏层次性、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。卷面的整洁度有待加强。
3、审题切题不准确。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设问和材料把握题意,答题方向出现偏差。
针对以上问题,各位老师提出了多样的解决措施。通过这次教研,初中历史组在学情分析上,在教法创新上都有所得。
图/文 王梦娟
审核 朱会丽